http://www.chinajl.com.cn/

——计量行业门户网站
计量资讯速递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文化 > 计量文化研究

民国市用制木尺

发布时间:2020-03-09 作者:天津 崔省柱 来源:中国计量 浏览:14056

2010年夏天,我在天津沈阳道古器物市场购得一支旧木尺(长33.3厘米、宽1.9厘米、厚0.5厘米),尺的右端第二寸的位置上刻有“河北省度量衡模范工厂”10个字;在右端一寸的位置有一个“同”字和一个汉语拼音名称符号“ㄐ(基)”及“一尺”二字;在尺的左端刻有“一寸”二字,尺的中间刻有“市尺”二字。尺的材质为白梨木。尺保存完好,没有磕碰痕迹,有一层老包浆。尺上的寸、半寸、分的刻度规范清晰(见题图)。这是民国十八年(1929年)划一度量衡时釐定的市用制尺度。1市尺合1/3米(33.3厘米)。


当时在设计市用制升、斤、尺三个单位量时,要求它们和标准制的公升、公斤、公尺有最简单的比率并与民间习惯相近。吴承洛等专家巧妙地提出了1市升=1公升,2市斤=1公斤,3市尺=1公尺的改制方案,简称“一、二、三”制,方便换算,又好记忆。机智地把中国古老的度量衡量制融入先进的米制的行列,为向米制过渡打开了通道。市用尺单位量制的建立和市尺的制造成功,是中国度量衡进入近代计量学的标志。

在这以前的古尺,都是在硬木尺坯上划线,钻眼后将铜丝嵌入,经过打磨光洁,呈现清晰分隔星点和寸格星线。这种完全凭熟练和经验手工操作,很难做到分、寸刻度丝毫不差,且工效较低。清末民国以来制尺工艺大有改进。钉星尺减少,改用线条刻度法。尺的分、寸分度,采用刻度和压度两种,而刻度之法,又分人工刻度和机器刻度两种。无论是手工刻度、手摇刻度、动力刻度还是“压度”,都要备有“刻度钢模”。钢模的篦形的齿宽半分,齿间距也是半分。所以两齿之间的间隙为1分,每刻一刀,即为1分。用钢模手工刻尺的方法,用之纯熟,每一秒钟可刻一线,每日可刻尺二百支以上。这种工艺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制尺工厂。

实业部度量衡制造所制造的手摇偏心轮压度机,所压制各尺都标明长度分度之数量字,及制造单位名称字样。待经批量检定合格后,即可錾合格钢印。事毕,用黑墨涂尺面而擦之,所有分线及錾字之处,黑墨俱嵌入痕内,分线及字迹明显。据《北平工商业概况·度量衡业》(北平社会局发行,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印)一书中介绍:这种手工压(刻)度机系河北省度量衡模范工厂的厂员最早发明的。熟练技工操作,每半分钟可压分度尺一支。每班8小时,可生产压印市尺800支。据《实业部度量衡制造所季刊》“度量衡制造所历年制造统计表”记:该所1929年、1930年、1931年生产‘一尺市用木尺’分别为628、3300、2174支,合计6102支。每支售价二角。1931年年末,一尺市用木尺结存3668支。到1932年这种尺就很少生产了。因为这种木尺主要是买卖布匹和家庭生活之用,所以均由各地度量衡制造所和民间工匠生产供应市场需求。像在北平开设的“河北省度量衡模范工厂”买卖尺、斗、秤,生意很好。再者,市尺比清末营造尺只长出4%,家庭生活中使用并不太计较。因此,当时,市尺的社会保有量不会很大。

此尺自1929年出品,历经80多年沧桑岁月。设想,当年一个家庭的老祖宗置备了这支尺,经过三四代人的传承仍能完好地保留下来,这种可能性是很难得的。所以,现在古器物市场上这种尺是很难见到的。这支尺朴实无华,很不起眼,却记载着一段度量衡发展的光辉历史。今天,我有缘收藏它,心中美滋滋的。

本文刊发于《中国计量》杂志2011年第6期。
《中国计量》杂志社官方唯一论文接收邮箱:chinametrology@263.net

分享到:
通知 我要订购 我要订购
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
会员注册
已有账号,
会员登陆
完善信息
找回密码
Baidu
map